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079.html
今年58岁的红庆河镇宝林村四社村民刘凤和先天性听力残疾,全家靠种养殖和残疾补助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老伴儿患病,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但变化就在几年间。年,刘凤和被识别为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年至年4月,政府“一站式”结算为其报销医疗费用.58元,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及脱贫保元,代缴养老保险元。刘凤和享受残疾人困难生活补助元、残疾人护理补贴元以及最低生活保障.57元,切实兜底解决了刘凤和一家的生活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为他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元、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让其发展产业,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如今,刘凤和凭着各级争取到的资金种着50亩地,养着多只羊,50多只鸡,年户纯收入达到.94元,从贫困户残疾人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并以贫带贫支持鼓励着别的贫困户。
然而,刘凤和只是红庆河镇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红庆河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扶真贫、真扶贫”“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实践中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抓创新,经过五年的全力以赴、奋发实干、持续用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于年底全部脱贫,其中稳定脱贫58户人、正常脱贫户人。年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以上,超过国家脱贫标准线2倍,交出了一张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推动政策落实兜牢脱贫底线
近年来,红庆河镇为持续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硬仗”,开展危房改造、安全稳定饮水、扶贫扶志、动态管理、贫困户积分制管理等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极大稳固,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腰包越来越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教育扶贫方面。年为45户49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4.万元,年为17户24人发放8.万元,年为34户39人发放12.万元学生补助,年为44户45人发放13.45万元,年为41户44人发放13.万元,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健康扶贫方面。累计为人次贫困户报销大病医疗救助达余万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家庭签约服务医生,家庭医生签约率%。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体检人次,慢病患者随访余人次,贫困户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金融扶贫方面。年为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富农贷.5万元,为17户致富带头人发放强农贷.5万。年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富农贷款.7万元,为13户种养殖大户发放强农贷款.5万元。年为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8万元,为42户致富带头人发放强农贷.79万。年为54户发放小额信贷.3万元。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户万元。直接有效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方面。年投资万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1项。年投资万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3项。年投资万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0项。年投资.3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个。年投资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个,有力提升了扶贫造血功能。
——易地扶贫搬迁。年以来,共搬迁22户58人,随迁35户人。年与云东公司签订固定分红协议,年年底投入25.万元与内蒙古宏焱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入股分红协议,目前累计分红6.万余元,搬迁群众后续生活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就业扶贫方面。年与30人签订《伊金霍洛旗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临时就业协议》,年与13人签订协议,累计发放岗位补贴77万余元,让贫困群众用双手托起幸福。
——消费扶贫方面。打造农畜产品销售中心1处,无偿为全镇农牧业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及贫困户自产的农畜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和销售。截至目前,农畜产品销售中心共销售万余元。组织各单位及部门,通过工会、职工福利、供销采购等方式,购买村集体经济鱼、瓜果、蜂蜜等约15万余元。积极与电商协调直播带货,累计销售4.7万元。各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8万元,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精准发展产业增加脱贫成色
红庆河镇巴音布拉格村与乌审旗、杭锦旗、鄂旗相邻,是四旗界地,因盛产竹芨和3眼汇入奎子淖远近闻名的天然泉水而得名。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巴音布拉格村立足实际,因村制宜探索、循序渐进发展,多元化发展产业,建立了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
通过调研、走访,注册成立了布拉宏牛商贸公司,利用城投集团行业优势,承揽小型工程。年8月至年底,宏牛公司在伊旗范围内陆续承揽了10余项工程,实现利润近万元,共反哺12户贫困户和大病残疾困难户发展生产资金50元。
巴音布拉格水资源丰富,芨芨草(本地俗称竹笈)自然生长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约25-30万斤。为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将资源分配与脱贫工作切实有效的统一起来,年成立了巴音布拉格村扫帚加工作坊,扫帚加工作坊由国贫户负责加工,按件计费。年新建了加工厂房,年投入运行,年产达2.5万把,截至目前,实现利润约2万元。通过解决贫困户就业,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换的第一步。
鸽肉、鸽蛋具有良好的滋补功效,仅次于母乳,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肉鸽养殖有着良好的效益和前景。年该村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新建一期鸽子厂平米,年,申请扶贫资金20万元,新建鸽棚平方米,目前鸽棚基地面积已将近00平方米,共有种鸽0多对、幼鸽多只、观赏鸽只、特禽10余种。全年销售肉鸽只,利润实现10万余元。同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无偿给6户贫困户提供羽鸽子进行饲养,与贫困户订单回收鸽肉、收购饲料,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带动下,该村新建鱼塘一处,打造“驻村产业点”,并由贫困户集体承包,驻村工作队组织实施,收益归贫困户所有。引导贫困户以“贫困户+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取暖发展,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代养肉羊等方式实现增收。形成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格局。
据了解,近年来,红庆河镇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多业”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带动、成立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式,精准发展特色产业,并采用贫困户投工获薪金,入股获股金的形式,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尖兵队伍”为群众谋幸福
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郝换刚积极响应全市脱贫攻坚号召,主动提出申请,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到红庆河镇阿道亥村担任第一书记。
郝换刚到阿道亥村后,便立即深入村户、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在了解到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电力不畅,人口稀少,年轻劳动力严重匮乏,产业短板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是典型的“空壳村”后,提出“全面抓基础、重点搞示范,突出抓产业、重点谋振兴”的“两步走”工作思路,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让脱贫步伐更稳。
郝换刚和驻村工作队直面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先后组织实施饮水安全改造工程,新建机井2眼、水塔1座,让全村自来水由限时供应变为24小时不间断供应;协调供电部门将整村列入改造计划,新建高低压线路53.7公里、变压器16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用电问题;与交通等部门对接,新建通村油路两条10.7公里,让全村自然社实现油路互联互通;积极协调联通公司,投资86万多元,在全市农村率先实施宽带入户工程;与移动公司对接,有效解决全村手机通信信号覆盖弱的问题;累计实施“户改厕”工程多户,具备条件的实现应改尽改,争取“一事一议”资金42万元,重点用于解决村内生活垃圾收储运问题……阿道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现在可是比以前生活的好,水电路讯都没问题了,太感谢郝书记他们了。”村民们无不赞扬道。
想脱贫想致富,产业发展才是硬道理。阿道亥村的产业是典型的传统种养殖业,经营方式多年延续单户分散经营模式,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农民增产增收乏力。加之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村内出现无人种地和大面积土地撂荒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郝换刚坚持把发展产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在推动传统农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上下功夫。年新实施的亩高标准水肥一体化项目辐射带动农户户人,让多年的传统农业第一次变成大面积精准滴灌、施肥,在亩均为农民增收约元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农民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年又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不仅如此,郝换刚和驻村工作队还依托村集体农机资产,整合村民小型机械,组建农机服务队,为全村提供耕、种、收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成立村劳务队,优先吸纳贫困户、低保户等参与村内工程项目施工和村集体用工,年受益村民达到40多人,受益金额10万余元。
与此同时,郝换刚和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引领,以党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大力发展党员,建设好村党支部的基础上,指导阿道亥村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模式,赋予村集体经济公司更多经营自主权,实行差异化利润分成机制,有效调动村集体经济经营者积极性。年阿道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5万元,年预计突破5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零起点”上的“大跨越”,一举打破多年“空壳”的困难局面,全村仅剩的4户9名贫困人口也全部稳定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是重要力量。年至今,红庆河镇先后有4名分管科级领导、3名分管主任、9名扶贫专干投入扶贫各项工作,先后有90名市旗两级驻村第一书记和余名市旗两级驻村队员投入各嘎查村脱贫攻坚工作。全镇扶贫工作者们在长期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展现着政治担当,为全镇脱贫攻坚事业付出了真挚情感、作出了杰出贡献。
脱贫摘帽不松劲,乡村振兴再出发。红庆河镇将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产业扶贫推向新高度,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