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鹏通讯员王壮然“超优千号”耐盐水稻亩产达到.7公斤,得知结果后,袁隆平院士表示:很不错。金秋十月,稻花飘香,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城阳区上马街道桃源河畔种植的亩耐盐碱水稻迎来了收获季。16日上午,青岛市城阳区在上马街道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举行“海水稻丰收节暨城阳区消费扶贫名优农产品网络展销活动”。“超优千号”耐盐水稻亩产.7公斤袁隆平点赞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当日活动的主题是“海水稻香赢丰年”,在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活动现场,专家们对刚刚收割的水稻进行测产,经过测量、收割、脱粒、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等多道工序后,测产结果显示基地种植的yc-耐盐碱水稻产量在.5公斤每亩,城阳区委书记王波亲自与袁隆平院士现场连线,汇报了海水稻喜获丰收的喜讯,袁院士在得知城阳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亩产达到.7公斤后,高兴地说:“那很不错”。袁隆平院士还说到:“青岛市城阳区承接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化平台为海水稻产业化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水稻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当日除青岛外,同步测产的还有潍坊、温州两地,此前,国内十大基地种植的10万亩海水稻已陆续实现测产,新疆岳普湖、阿克陶、内蒙古杭锦旗、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青海格尔木和山东东营七地已完成测产,亩产再创新高。根据袁隆平院士对耐盐碱水稻产业化的部署,年青岛海水稻团队以“十百千工程”为路径,以“改造全国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万人口”为目标,真抓实干,分解落实,年海水稻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等9省为核心的万亩海水稻基地、三产融合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相继启动建设;0万亩盐碱地改造土地资源储备逐步推进,盐碱地稻作改良、农业数字化产业不断扩大,海水稻生态愈发有活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步伐更加坚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突破了“藏粮于地”的空间,拓展了“藏粮于技”的储备。8-10年内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据了解,该团队将在8-10年内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各地特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实现海水稻的推广和全产业链发展,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经典案例与样板工程,乘“一带一路”倡议之势,将中国土地治理、耕地保护的经验传递到全球,发挥“中华拓荒人”精神,矢志创新、拓荒为耕,改造亿亩荒滩变良田。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