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
于今天上午10时举行
一起送别袁老
他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把他高高举起
5月23日
湖南长沙
雨中超10万市民
自发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
队伍看不到头
这一天
有免费的菊花
有免费的接送车
有免费的口罩
前来悼念的人很多
有老人有小孩
有少先队员有青年学子
有长沙本地人有全国各地赶来的人
还有人通过网上下单
委托外卖小哥来送花
大家都有序安静地排队
倾尽一城花
只为奠一人
今天我们送别他更怀念他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一刻,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儿女亦难掩伤痛。
梳理发现,在过去的3年间,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与内蒙古有着三段特别缘分,分别与建站、回信、盐碱地有关。建立工作站
图为袁隆平院士在杭锦旗建立的海水稻研发中心内蒙古分中心。李晓东摄时针拨回到年10月16日,这一天,袁隆平院士来到内蒙古兴安盟,出席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官方认为,袁隆平院士在内蒙古建立工作站的最大意义在于,袁隆平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建设了亩耐盐碱水稻基地,他们边试验、示范,边推广,助推当地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此言非虚,年9月,该水稻基地产出的稻谷平均亩产量达到.8公斤,远超此前定的平均亩产公斤“及格线”。年秋天,兴安盟耐盐碱水稻亩产稻谷再破千斤。 值得提及的是,年袁隆平院士曾在三亚宣布启动“袁梦计划”并表示,未来3年,将在内蒙古兴安盟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改善盐碱地恶劣的生态环境。为师生回信
图为赤峰青少年宫为袁隆平所画的肖像。赤峰青少年宫供图袁隆平院士与内蒙古的另一段缘分是他为当地老师和学生回信的佳话。
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青少年宫副主任高万存发起了用画笔致敬英雄的策划,主题为“医食无忧”,医学方面致敬的是钟南山院士,食品方面致敬的是袁隆平院士。 半年后,在赤峰市青少年宫美术老师林翔宇等努力下,高3.1米、宽2.2米的袁隆平院士油画肖像完成,随后辗转送到袁隆平手中。 让高万存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们竟收到了袁隆平院士的来信。改良盐碱地
袁隆平与内蒙古的第三段缘分发生在内蒙古杭锦旗黄河岸边。
这里的农民最为高兴的是,拜袁隆平院士团队所赐,他们的盐碱地能闻到稻花香、产出香稻米。 57岁的韩玉虎是黄河岸边的农民,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任凭谁也不敢想象的事。” 从杭锦旗政府了解到,年起,杭锦旗政府与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在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技术攻关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启动了中华拓荒人杭锦旗站行动计划。 袁隆平团队决定,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先行先试种植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田。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相关负责人李晓东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已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建设海水稻研发中心内蒙古分中心。 当地多个民众告诉记者,“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我们有点接受不了,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国士无双
先生千古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图片来源:乌合麒麟袁隆平曾说,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什么是袁隆平精神?
(新青年第77期“青年说”,播发于年6月24日)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习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我们失去了巨星,
我们更要赓续星光。
愿中国青年秉承期望,
忠于热爱,奋斗青春!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