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这5年干了啥

今年,“十三五”即将迎来收官。回望过去五年,鄂尔多斯市在严峻挑战中一路披荆斩棘,在战略机遇中始终拼搏奋斗。这五年,鄂尔多斯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崭新成就。

一、擘画协调发展新蓝图,全面小康物质保障有力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扎实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市GDP年均增长5.4%,年达到.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9%、5.1%和5.9%,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亿元。人均GDP达到17.3万元,人均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万元,分别比年增长31.8%和1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到年调整为3.4:58.0:38.5。农畜产品生产稳定,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坚定。年农牧业龙头企业户左右,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家以上,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工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向纵深优化。简单挖煤卖煤局面改观,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精细化学品等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最为先进、完整的煤炭清洁开发产业链条。煤炭清洁高效开发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顺应数字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大势,信息产业、幸福产业快速增长。年宽带用户数量比年翻了一番多,3G或4G用户数量是年的2.3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的12.3%,比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年,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75.1%,比年提高2.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收入比从年的2.60:1下降至年2.48:1。县域经济稳健发展,九个旗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努力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几年来总量偏小的杭锦旗、鄂托克前旗GDP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分别达到5.9%和6.4%,人均GDP超过10万元,高于全区水平。

二、凸显创新发展新风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以高效、便捷、共享为特点的新经济快速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现代农牧业

RD经费投入强度创新高。年鄂尔多斯市RD经费投入总量为38.3亿元,同比增长30.1%,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24.3个百分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突破1%,达到1.06%,为近10年最高水平。从投入整体看,企业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31.6%,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企业经费投入占RD经费的比重达到为98.3%,依然是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伊金霍洛旗哈沙部落“田园+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云上农场。

科技创新硕果盈枝。专利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年全年申请专利总量件,是年的3.4倍,其中,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专利件;授权专利件,是年的2.9倍,其中发明专利89件,实用新型件。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7项,比年增加9项。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8家增至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由4家增至5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2家增至17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由6家增至16家。

▲创意新矿区、智慧新农业。

新经济快速成长。年京东方5.5代OLED面板项目和国电吨多晶硅项目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蓄势而起,随后光电、风电、煤制甲醇、烯烃、石墨烯、蓝宝石、新兴能源汽车等一系列新经济新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融合。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煤炭生产大数据平台、内蒙古羊绒交易大数据平台、肥料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物流互联网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旅游大数据平台等典型大数据平台相继建成并在各自行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高新技术开发区云计算产业园开始运行并初具规模。通用计算、赛诺伯特数据中心项目将在年内建成投用,云泰互联1B项目、布尔科技等项目全面启动,中国电信二期、浙江暾澜等项目稳步推进,京东云、瑞云科技等一批典型客户落户云基地,逐步形成云渲染、通用算力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彰显绿色发展新魅力,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根植于鄂尔多斯人的血液中,从个人到企业、政府攥成一个拳头积极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新格局,开辟出一条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途径。

▲花园式绿色矿山。

煤炭产业“绿色”转身。年鄂尔多斯市煤炭入洗加工转换效率达到91.2%,就地转化率达到19%。在对煤炭产业“初级产品”清洁升级的同时,坚持煤炭行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实施品牌引领、绿色开采、清洁利用、转型升级等发展战略,以煤为基、多元转化,不断延伸煤的产业链,推进煤发电行业绿色化、煤制气行业规模化、煤转油行业现代化,通过一系列循环补链措施将煤炭“吃干榨尽”,煤化工产业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煤基清洁燃料产业已经破题。

▲中煤蒙大

非煤能源“绿色”起航。鄂尔多斯积极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协调落实天然气产能计划,年全市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同时,积极推进煤层气、页岩气试验示范工作。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引进建设了亿利、国网新源、华盛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集中打造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容量达到万千瓦,是年的2.9倍。其中,风电40万千瓦,水电7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综合示范项目区。

生态环境“绿色”重生。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用实际行动创造了沙漠地区的“绿色发展样板”。从“乌审召精神”,到“穿沙精神”;从鄂尔多斯集团治理“恩格贝”,到伊泰集团建设万亩甘草园、亿利资源集团开创荒漠化治理的“库布其模式”,从乌日更达来,到治沙女杰王果香、全国劳模殷玉珍……一个个企业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断涌现,接力谱写了鄂尔多斯市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如今全市草原面积达到千公顷,森林资源面积达到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7.0%。生态效益如涓涓溪流,为鄂尔多斯引来新的经济活水。“绿色”已经成为这座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新名片。年旅游收入达到亿元,比年翻了一番。

▲库布其沙漠涌现出“水生态”。

四、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为城市发展添加新活力

积极“走出去”,大力“引进来”,鄂尔多斯市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抢抓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交“朋友”,寻觅“知音”,共谋发展大业。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7.9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年增长26.8%;其中高速公路公里,比年增长11.4%。呼包鄂、呼准鄂动车开行,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延榆鄂高铁鄂榆段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年铁路里程达到公里,比年增长35.1%。鄂尔多斯机场升至“4E”级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线,成为全国中型机场之一。“十三五”期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达到15.3%,年达到.59万人次。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通航运营。年鄂尔多斯机场共营运航线56条,通航城市60个,航空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强。鄂尔多斯市交通“大动脉”不断疏通,给城市发展带来满满活力。

▲浩吉铁路

外贸开放步伐加快。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跨境直营中心建成投用。航空口岸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和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获批,填补了自治区空白。羊绒及制品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螺旋藻及制品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标志着鄂尔多斯外贸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年,鄂尔多斯市进出口总值.94亿元,其中进口.78亿元,出口.16亿元。年鄂尔多斯市有56户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与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

▲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第一单。

“朋友圈”日新月盛。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二届内蒙古国际能源大会、第二届国际羊绒羊毛大会、第三届国际文化创意大会等重大活动在鄂尔多斯举行,成果丰硕。截至年底,“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完成73.15亿美元。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重大经贸活动,与外市内蒙古商协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成功举办“鄂尔多斯招商引资推介会”。截至年底,“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项,累计到位资金.68亿元。

五、突出共享发展新境界,老百姓生活实现新品质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共享理念开创发展新境界,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为生活导向。

▲绿色盎然的伊旗乌兰木伦镇。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是年的1.3倍,年均增长7.4%,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是年的1.4倍,年均增长8.6%。农牧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也高于经济总量增长。消费质量改善。食品烟酒类消费比重下降,饮食服务消费比重上升。年居民家庭消费中食品烟酒的消费比重为22.6%,比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饮食服务占食品烟酒的比重达到26.1%,比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每百户居民生活汽车拥有量大幅增长,从61辆增至86辆,其中城镇居民达到97辆,农牧民达到58辆。

公共服务支出大幅增加。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1.2%。年全市有各类学校个,比年增加53个;教职工人数3.8万人,比年增长18.3%。卫生机构个,医院95个,比年增加27个,每百人拥有床位数达到0.6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76人。参加社会保障人数大幅增加。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5万人、.1万人、27.27万人、36.31万人和33.0万人。

▲脱贫户秦银牙:年收入近4万元。

脱贫攻坚取得大成效。守望相助,托起了脱贫攻坚一片天。年鄂尔多斯市有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1.38%。年底,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贫困地区居民生活保障明显加强。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其中产业扶贫投入1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个,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项目全覆盖。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全市家企业结对帮扶个嘎查村,实施帮扶项目个,总投入资金6.18亿元,带动6.8万名农牧民有效增收。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年以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完成危房改造户,有效解决了户、人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健全完善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消除了因贫辍学现象。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建立了预防返贫机制,全市累计注册防贫保障基金万元,用于预防边缘户和贫困人口的突发性致贫、返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caixingye.com/lchylt/17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