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努力推进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
编者按:10月1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在“年中国铝业周”作了题为《奋楫笃行努力推进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介绍了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了行业发展呈现的八个特点,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五大问题及两大挑战,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五点思考。本刊现根据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作《奋楫笃行努力推进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一、年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在国内宏观经济转好的背景下,铝行业克服了新冠疫情、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河南水灾等不利因素,总体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一是产量总体实现超预期增长。前8个月,全国氧化铝产量万吨,同比增长8.7%;电解铝产量万吨,同比增长8.3%;铝材产量万吨(存在重复统计),同比增长13.8%。二是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氧化铝价格在三季度末出现快速上涨,最高价格超过元/吨;截至9月底,国内铝价涨幅超过50%,前9个月均价元/吨,最高达到元/吨,创近15年新高。三是全行业盈利水平创新高。前8个月,铝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电解铝行业实现了全面、大幅度、长时间盈利。前8个月,铝冶炼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销售利润率达到12.7%;资产负债率为60.4%,去年同期为68.1%,行业仍以降负债率为主。值得说明的是,与钢铁和铜不同,中国电解铝企业获得全部涨价红利。四是电解铝进口保持高位,铝材出口表现强劲。前8个月,铝价总体表现为内强外弱,电解铝进口同比增长73.8%,累计进口.2万吨;海外供应继续受疫情制约,铝材累计出口万吨,同比增长15.7%。五是电解铝生产成本显著上升。据测算,前7个月,电解铝加权平均完全成本为元/吨,8-9月受电力、氧化铝等能源及原辅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推动,电解铝成本增长了15.2%,至元/吨。二、行业发展呈现八个特点
中国铝工业经过多年的砥砺奋进,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铝工业大国,形成了显著的优势和特点。一是产业链完整安全。中国已建立铝土矿开采、氧化铝冶炼、电解铝冶炼、铝加工生产、再生铝冶炼以及地质勘探、科技教育、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原辅材料生产、节能环保等相互配套的完整的现代化铝工业体系,能独立供应所有品种,产业链相对安全。二是规模全球最大。截至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工业企业超过家,总资产近1.9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80万人。年,中国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和万吨,全球占比分别为23%、53%、57%、58%和43%。三是布局不断优化。第一,铝土矿由国内开采到全球化资源配置。年以来,中国已在几内亚、印尼、圭亚那、加纳、斐济、牙买加、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获得铝土矿资源量近百亿吨。其中,几内亚占比最高,超过70亿吨。第二,氧化铝产业由内地向港口及海外发展。年以来,山东、广西等港口地区产能快速增加。截至目前,两地产能合计占比近45%。年以来,企业通过收购、建厂等方式实施海外布局。截至目前,印尼、牙买加已建成产能万吨/年、在建产能万吨/年;几内亚规划建设产能超千万吨。第三,电解铝先后经历了由中东部到西北、由煤电铝到水电铝两轮布局调整。年前后,为寻求低廉的能源价格,新疆、内蒙等西北地区产能迅速扩张,呈现出一轮增量布局,年至年产能增幅超80%;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严控产能总量,并通过等量置换实施布局优化,已累计置换的产能规模超千万吨。第四,铝加工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特点及全球化发展趋势。华东、华南等区域铝材产量全国占比超过70%,已形成了山东滨州、广东南海、河南巩义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同时,企业通过独资建厂、合作建厂、跨国并购等方式,在美国、泰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积极谋划实施全球布局。四是产品质量优、技术装备水平高。产品质量方面,铝产品质量标准已与国际接轨,现行标准项;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中国电解铝企业10家,交割品牌15个,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交割品级要求;可自主生产各种铝材,质量满足国内外客户要求。技术装备方面,电解铝技术装备国际领先,落后产能已全部退出,新建产能全部实现装备大型化,其中kA、kA、kA及以上槽型产能占比分别达到73%、37%、7%,同时还实现了技术与成套装备海外输出,在印度、阿塞拜疆、土耳其、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承建了一批电解铝项目;氧化铝单线最大产能已达到万吨/年,为全球最大,生产消耗显著降低;铝加工装备水平国际领先,后发优势明显。其中,45MN以上重型挤压机多台;阿申巴赫箔轧机60多台;宽幅热粗轧-精轧生产线8条;国外引进热连轧生产线11条;哈兹列特连铸连轧生产线2条;国产装备水平提升很快,挤压机、轧机等国产设备大量推广应用,逐步替代进口。五是能耗及排放水平国际领先。自0年以来,铝冶炼产品能耗大幅下降,年铝锭平均综合交流电耗已降至千瓦时/吨,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千瓦时/吨左右。铝行业排放水平国际领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趋严,重点区域铝冶炼企业已达到特别排放限值,部分企业实现了超低排放。六是绿色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铝行业涌现出一批绿色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其中,31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8家单位被评为“绿色矿山”、5个项目被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七是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近3年,涉铝的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励项目共7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4项,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8项。建立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平台,包括2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八是企业影响力及话语权增强。年,五矿集团、中铝集团、魏桥创业集团、国家电投、广西投资集团为代表的5家铝企跻身世界强;全球氧化铝及电解铝前十大企业中,中国各占5家。三、面临的五大问题及两大挑战
在全球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行业内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薄弱等问题积累释放背景下,铝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突显。其中,“五大问题”包括:一是国内资源瓶颈叠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一方面,国内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低,利用经济性差,铝土矿铝硅比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中国铝土矿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主要来源于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存在安全保供风险和诸多不确定性。年前8个月,自几内亚、澳大利亚进口铝土矿数量合计占比86%,其中几内亚高达55%。二是氧化铝投资热情过高。国内方面,截至目前,氧化铝建成产能万吨/年,已能够满足电解铝产能触及天花板时的需求,然而目前国内仍有万吨/年在建及拟建产能。海外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在海外已布局氧化铝产能万吨/年,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千万吨,主要位于几内亚和印尼。一旦项目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内外氧化铝总产能将高达1.4亿吨/年。三是能源约束因素突显。在双碳目标下,节能减碳是大势所趋,煤电铝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能耗双控成常态,用能较多的行业成为首当其冲的调控对象;能源价格上涨,各地已陆续上调网电价格,自备电成本也显著增加;国家明令要求取消电解铝优惠电价;“阶梯电价”、“两高项目”等政策对企业能耗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再生铝保级利用水平低。闭环回收、保级利用已成为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