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沙而上,誓把万亩沙海变绿洲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央广网鄂尔多斯9月5日消息(记者田凤元通讯员杜泽高旭)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这里沙丘起伏、延绵不断,大片的绿洲“匍匐”在沙漠中,成片的玉米、向日葵长势喜人,农田里人们正在忙碌着为第二茬燕麦种植做最后的准备。“沙漠土壤化”综合治理项目成果(央广网发杭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以前的不毛之地,现在通过实施‘沙漠土壤化’项目,竟然可以种出农作物了,真的是藏粮于技,沙地变良田。”从昔日的风吹沙起,到如今的沙海披绿,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派驻黄芥壕嘎查第一书记李伟感慨万千。喷灌设备用于牧草灌溉(央广网发杭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采取“项目+人才”方式,引进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生态恢复技术团队,对吉日嘎朗图镇成片未利用沙漠进行修复和绿化。科研团队通过力学“约束”,将结构松散、不宜保水的沙子改良成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实现了沙漠的“土壤化”,真正把沙漠变为良田,让农民在沙漠里找到了“致富经”,走上了“致富路”。AI数据中心日光大棚(央广网发杭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据介绍,一期实施的亩“沙漠土壤化”项目成效明显,试种的高粱、大豆、玉米、土豆等20余种农作物喜获丰收,产量高达万公斤。“今年我们开始实施二期3万亩‘沙漠土壤化’项目,完成生态防护及水源工程,安装喷灌设施24处,种植燕麦、葵花、玉米、土豆等农作物1万余亩。”重庆辰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刘杰告诉记者,这里还建成了AI数据中心日光大棚,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沙漠土壤环境数据,精准控制灌溉水量。实地了解农作物长势情况(央广网发杭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近年来,杭锦旗锚定辖区可利用资源资产,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双促进,“乘沙而上”让万亩沙海变绿洲,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生态+产业+旅游+研学”相结合的转型发展道路,村集体盘活了沙漠经济链,让农牧民走上了绿富同兴路。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caixingye.com/lcjghyyj/18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