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岚见习记者马宇薇
9月27日-29日,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下简称“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召开。
此次沙漠论坛为期3天,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办会的形式,以“碳达峰·碳中和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交流探讨“碳目标”的达成路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新能源产业和技术发展、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共商共议全球环境治理保护进程。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沙漠论坛,我们将继续通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把沙漠论坛发展壮大,让沙漠论坛走向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
生态治沙增汇
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作为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自年创办以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
今年的沙漠论坛,有来自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多位政要、学者、企业界和金融界代表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沙漠论坛开幕式上,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更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将倒逼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王志刚表示,我们统筹谋划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织编制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重点研发任务,系统部署新能源、化工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固废资源化、碳布局利用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转型。我们大力推广防沙治沙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沙区是国家生态脆弱区、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也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荒漠化防治技术和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发展沙区特色富民产业,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沙区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也为沙区绿色低碳发展开辟了新模式。
据介绍,长期以来,库布其探索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和模式,为国际社会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与此同时,库布其治沙不仅让当地的生态系统更为发达,也让当地农牧民的整体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典范,库布其修复绿化沙漠万亩,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以上,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碳汇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周边10余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叠加。
亿利集团表示,公司在库布其沙漠通过技术创新,实施了光伏治沙的新业态,创新构建了“光沙、光氢、光农、光游、光药”五位一体产业;协同发展储能、消纳工业、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光伏治沙产业生态圈;融合发展“光伏、绿氢、煤化工”,通过光氢融合带动煤化工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光伏治沙碳中和重点示范工程。未来,亿利集团将加大光伏治沙规模,继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新能源加码助力
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开幕式当天,沙漠论坛先后举办了碳中和与新能源、碳中和与土地退化防治、碳中和与科技创新三场高级别全体会议。与会人士以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创新的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的新路径为案例,深入探讨交流碳中和前景下荒漠化地区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时忠杰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是我国的缺水地区,也就是说,水资源是这些地区生态发展的第一约束性条件,没有水,固碳也不可能。放眼未来,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水资源条件,以水定绿,合理增碳,不能盲目地选择一种碳汇的道路。另外,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对大自然的保护、通过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恢复植被,增强碳汇的功能。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氢能产业链中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等任何一个细分环节都可以造就若干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目前,‘制氢’环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卡脖子’问题出现在了中游的‘储氢、运氢、加氢’环节上,加氢站及下游应用端体量小和数量少的匹配不均衡,造成氢能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这种危化品的属性也制约着‘制氢-加氢’一体化发展,这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更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沙漠论坛开幕式上,在碳中和特别行动环节中,大会播放了《青少年碳中和在行动》短片,从少年儿童的视角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意义,发出了青少年零碳行动倡议。与此同时,在沙漠论坛召开期间,出席沙漠论坛的多国驻华使节们共同发起了碳中和行动倡议,呼唤全球积极付诸行动,早日实现碳中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碳达峰是一个量变,碳中和是质变,通常来讲,从量变可以走到质变,但是碳达峰的量变是走不到碳中和质变的。碳中和的质变没有能源革命、没有社会变革、没有绿色革命就不可能实现碳中和,所以未来的社会一定是有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的技术作为战略支撑,由次形成全新零碳的能源系统。与此同时,碳中和将引领构建一种全新的,不仅是能源体系,还是零碳的产业体系,所以人类社会将从资源禀赋的能力开发走向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此外,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变革,不仅仅是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而是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实现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先立后破。
亿利集团表示,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亿利集团将继续依托30多年治理沙漠经验,充分借助沙漠丰富的光能资源优势,以光伏治沙带动“光沙、光氢、光农、光游、光药”五位一体产业协同发展,在中国西部沙区投资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治沙、光伏制氢基地,打造集光氢农、双向碳汇、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治沙新模式。
(编辑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