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手足癣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04561.html
每年的10至12月份是荣成鲍鱼的收获期。日前,记者来到寻山集团的鲍鱼养殖区,几十名工人正根据鲍鱼苗大小进行分拣、装袋,分拣好的鲍鱼苗将于当晚踏上最后一班南下的水车,前往南方过冬。
工人们正在分拣鲍鱼苗。
鲍鱼被装上船,即将南下越冬。
鲍鱼“南下”去哪儿?
原来,自年前后,南北方鲍鱼养殖户就开启了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的养殖模式:每年5月份,福建沿海的养殖户会把鲍鱼迁徙至荣成养殖;等到10月下旬左右,养殖户们再将这些鲍鱼从荣成运回福建“越冬”,与此同时,荣成的千万头鲍鱼也将“下江南”。
据了解,鲍鱼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0℃之间。水温低于7℃,摄食量逐渐减少,水温0℃时就停止生长,如果长期低温,鲍鱼就会大面积死亡。而在荣成鲍鱼生长的海域,冬天水温会降到1℃,如果鲍鱼留在本地越冬,死亡率非常高。为有效避免冬季海水温度过低对鲍鱼养殖造成的影响,自年起,寻山集团就将鲍鱼苗运往福建越冬“养膘”。鲍鱼“下江南”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养殖区水温,进入10月下旬,水温逐渐下降,当水温低于24℃,南运工作即可开始。10月29日,寻山集团的第一批“越冬”鲍鱼正式南下。鲍鱼苗主要采用装卸方便、运输密度高、速度快、灵活机动的水车运输。而转眼到明年4月下旬,气温回升,水温达到14℃以上,这些鲍鱼将“北上”归来,规避南方的台风、赤潮等带来的风险和污染。
在此次南下的鲍鱼中,除了今年春天新出的鲍鱼苗外还有“二次南下”的二龄鲍,3至4月份的鲍鱼苗养到11月份南下,来年11月还要再次去往南方。日前,在寻山集团渔港码头,一笼笼二龄鲍被装载上船,开启第二次南下越冬之旅。
寻山集团的二龄鲍采取“北鲍南养”的养殖模式,始于年,由于冬日里一场极寒天气,水温骤降至零度以下,让寻山集团当年养殖的二龄鲍几乎“全军覆没”。痛定思痛,寻山集团决定改变以往的区别养殖模式,对鲍鱼苗和二龄鲍全部采用“南北转场”养殖模式。二龄鲍主要通过活水船进行运输,不仅装载量大,而且通过活水舱供氧,利用行船压力使水形成对流,可提升鲍鱼运输成活率。为提升养殖水质质量,寻山集团的南方养殖地点由福建霞浦改为福建泉港,寻得最佳养殖海域。今年,寻山集团有近万头鲍鱼开启了“南下之旅”。
“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南北东夏对调养殖使鲍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只2.2厘米鲍鱼苗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鲍鱼生长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半,同时规避了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成活率近90%,产量大幅度提高,鲍鱼的品质和口感也大大改善。我们集团的鲍鱼在全国具有良好口碑,价高抢手,深受消费者喜爱。”寻山集团育苗场场长刘光良介绍道。
荣成市海域洋流运动频率、海水交换率高,水清水活水肥,为鲍鱼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而盛产的海带、裙带、龙须菜等海洋藻类则是鲍鱼喜食的饵料。荣成市鲍鱼人工增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鲍鱼筏式养殖模式曾一度引领全国鲍鱼养殖,号称以贝类养殖为主的第五次海洋蓝色革命浪潮。进入21世纪以来,鲍鱼南北跨区的养殖模式日趋成熟,使荣成市成为鲍鱼养殖的重心区之一,每年吸引福建、大连、青岛等地几千家养殖户来荣成市从事鲍鱼养殖加工,鲍鱼养殖规模逐年提升。目前,全市鲍鱼养殖总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鲍1.4万多吨,占山东省的60%、全国17%。
近年来,荣成市紧紧围绕渔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组建了全国海产贝类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皱纹盘鲍杂交等新品种,不仅鲍鱼的养殖面积、产量位居全国县级首位,而且鲍鱼品质全国领先。年,“荣成鲍鱼”荣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荣成市鲍鱼转场总数达万头,目前,已转场万头,将全部转往福建省各市县进行养殖。目前,全市鲍鱼南下转场工作已基本完成。
本信息为“掌上荣成”原创,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